
居家养老医疗保健服务中心
三元朱村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最南端,被誉为“中国蔬菜大棚第一村”,全村共有237户1009人,党员46名,耕地1352亩。近年来,三元朱村以建设和谐生态文明村为目标,立足农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2024年,全村集体总收入5670万元,人均纯收入5.1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小康示范村”、“中国特色经济村”、“全国科普先进村”、“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幸福村”等多项荣誉称号;“乐义”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坚持科技致富,村庄经济快速发展
三元朱村始终把提高群众的种植、经营和道德素质水平放在最突出位置,大力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道德、讲诚信的新型农民。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兴村、科技富农力度,先后又研发成功了第二、三、四、五代以及第六代高科技蔬菜大棚,并建立了以推广技术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
村集体投资600万元,建设可容纳300人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共培训来自河南、山西、甘肃、新疆等15省区的学员3.6余万人;推出了“乐义果菜技术推广发展计划”,重点培训中西部农民骨干和村干部,每年培训农业技术人才2000余名。几年来,已向全国各地派出优秀技术员4000多名,并常年有140多人在外传授技术,其中,常年在外或曾担任科技副县长、副镇长等职务的就达36人次,对蔬菜科技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他们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长期聘请9名专家教授当顾问,先后实验成功了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生物防治、微机控制等多项技术,并引进乌克兰大樱桃、黑宝石李子、太空椒等国内外26类320多个名优新品种,实验推广了有机蔬菜、无土栽培等20多项种植技术。同时,还充分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提高多种经营水平。全村有33名村民从事蔬菜保鲜加工、网上交易和涉农产品的生产行业,年创造利润1000多万元。
多年来,三元朱村综合各种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多家高品质、高安全、高效益的“乐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绿色标准,核心面积不少于500亩,符合条件的,授予“乐义”商标使用权。目前,已在北京、河北、江苏、福建、新疆、云南等地区建起了28家示范基地。现在,“乐义”牌黄瓜被评为了“中国名牌农产品”,“乐义”牌蔬菜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10年10月8日,“乐义”品牌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
同时,以“乐义”品牌为依托,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对基地内所有大棚进行了统一编码,实行质量追溯制度;成立了“三元朱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导农民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联合本地农业龙头企业,为菜农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管理、销售等全程服务。

沙土栽培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元朱村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务件。在新村一期投入使用的基础上,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新村二期工程进行了高起点规划,目前 8栋公寓楼交付使用,节约土地159.7亩;投资200万元,联办了乐义实验小学,为周围12个村庄的孩子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投资260万元的幼儿园、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投资300多万元,全部配套了新村基础设施;投资30万元建设了村卫生医疗室,为村民集体办理了新农合,村民看病75%由新农合报销,剩余的25%由村里承担,村民看病不用花自己一分钱。为16至59周岁的村民集体缴纳了新型养老保险,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1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养老补助金200元,村里孩子考上大学的,上学期间费用由村里全部承担。真正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投资150万元,引进美国OWT生物处理技术,建立了全国首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排污管网1750米,年处理污水1万吨,生活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68万元,购买了直饮水净化设备,让全体村民喝上了洁净安全的放心水;投资280万元,新建、扩建、硬化新村道路10.1公里,栽植绿化树木3万棵,建成了1.6万平方米的街心花坛广场,去年对村内绿化植被进行更新,栽种楸树、牡丹、芍药、丹参、黄芪、月季等中草药植被,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7%;投资120多万元,对街道进行美化、亮化和净化,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公共卫生间进行改造升级,为村民和外地游客提供干净、方便的厕所环境;打造美丽庭院一条街,重点提升环境绿化、美化,种植红叶石楠、牡丹、芍药等花卉,设置多处墙体喷绘,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在此基础上,村里还大力提升文化设施。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村党史村史展览馆、高科技展览馆、博物馆、民俗文化走廊、科普教育走廊、绿色生态餐厅和300亩樱桃采摘区等生态文化旅游通道;投资850万元建设山东省党员干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改善了广大外地学员的食宿条件,让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农业技能教育;投资1300万元建设寿光市青少年德育宫,全部由社会捐资修建,其内部将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党史、双百人物(建国前100名英雄、建国后100名英模)、以二十四孝、二十四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孝文化以及寿光市做出巨大贡献的重点人物,推进了文旅教育融合发展。

爱能森清洁能源项目
坚持文明引领,村风民风积极向上
随着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元朱村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先进文化、传统美德、文明习惯融入到每个村民心中。
一是坚持文化兴村,陶冶村民情操。依托文化大院、村民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投资10万元成立了“三元朱文化艺术团”,在周围10多个村庄巡回演出,并多次参加市“文明之夏”、菜博会演出;结合中央领导视察纪念日、“党的生日”等重要日子,举行文艺汇演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质,使整个村庄更加团结和谐。三元朱村连续30多年无刑事案件、无上访事件,村党支部连续20多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党支部。
二是坚持文明创评,倡新风树正气。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使尊老爱幼、团结和睦蔚然成风。组织开展信用蔬菜基地、信用菜农、信用经营户等诚信创建活动,打造了“乐义蔬菜、实实在在”的三元朱村蔬菜品牌。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光荣当选为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三是坚持胸怀天下,以大局观立村。三元朱村每一名干部群众都有这样一种朴素观念:“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为带动全国更多农民兄弟致富,三元朱村先后接待参观学习群众120多万人次,王乐义书记本人更是抱病行程几十万公里外出传授技术,用实际行动打破小农意识、自我封闭的保守观念,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国设施农业发源地,三元朱村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低碳、科技、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和谐、幸福”十六字为重要内容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擦亮“乐义”品牌,不断攻关现代设施农业前沿,以绿色革命为天下农民兄弟共同富裕作探路先锋。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第7期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