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黄河流域的洛阳市伊川县南府店村,共同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村庄示范行动”,这既是对“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的实践行动,也是我们黄河流域千村万户迈向绿色振兴的历史性一步。作为扎根基层的“领头雁”,我们的肩上扛着守护母亲河、振兴新乡村的双重使命,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当好“生态卫士”,筑牢黄河安澜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但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严峻。作为示范村,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从三个维度筑牢防线:
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杜绝乱占、乱建、乱采,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生态屏障;
二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农药,让农田与河流和谐共生;
三是创新生态修复模式,通过退耕还林、湿地恢复、小微景观打造,让村庄成为黄河岸边的“绿色明珠”。
二、打好“特色牌”,蹚出绿色致富新路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高质量发展需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各村要立足实际,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产业转型文章:发展节水农业、有机种养、林下经济,打造“一村一品”绿色产业链。
二是生态价值文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与田园风光资源,推动“生态+文旅”“生态+康养”融合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三是科技赋能文章:引入智慧农业、光伏治沙、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绿色翅膀。
三、树好“示范标杆”,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村庄示范,重在“以点带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带头”:
一是带头解放思想:摒弃“等靠要”心态,主动对接政策、整合资源,争当改革先锋;
二是带头发动群众:用“乡村圆桌会”“田间课堂”凝聚共识,让家家户户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受益者;
三是带头攻坚克难:在土地流转、产业升级、环境整治中啃“硬骨头”,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黄河样板”。
四、用好“政策东风”,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我们相信,各级党委政府会全力为我们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村庄示范工作联合机制,一对一对接需求,共享资金、项目、技术等信息资源;
二是培育示范典型,引领沿河流域乡村振兴,根据情况不定期组织沿河村庄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成功案例;
三是构建服务机制,组织专家团队服务指导,带领相关村庄代表走出去学经验、拓视野。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在黄河畔传承千年,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既要让黄河水更清、岸更绿,也要让百姓口袋更鼓、笑容更甜!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共同书写黄河流域生态富民的新篇章!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航民村党委书记、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首席顾问)
《中国村庄》杂志 第5期 特别报道·“村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