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长论坛 > 正文
 
用集体经济打造白沙品牌
作者: 侯二河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 2025-05-27 来源:《中国村庄》
 
 

 

白沙村处于太行山中部鼓山脚下,邯郸市西端,武安市最南端。全村现有7202972人,2800亩耕地,分10个街道,40个村民小组,有109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由9人组成,村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分别是工业发展党支部、农村工作党支部、园区牧业党支部和商贸旅游党支部,下辖12个公司,6个农业合作社等20多家企业,均为集体所有,形成了工、农、商、牧、旅融合发展。

村民全部住进通双气的楼房,并建立了五大社会保障机制:一是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二是养老保障机制;三是医疗保障机制;四是就业均等机制;五是教育免费机制。村里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电子图书馆,河北省农村一流的多功能文化宫、综合体育馆、书院、影视城,以及国防教育公园、党建廉政广场、红色文化广场、邯郸成语典故一条街,近看是城,远看是画,人行其间,三步一景,如在画中。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城镇化、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教育医疗养老集体化”。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说到底,我认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还是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党建引领上。

产业发展上,白沙紧紧围绕“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这一重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强村富民产业。

一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第二产业。当前,我们有武安市火焰山工业有限公司、武安市泓源混凝土有限公司和正在建设中的纳米钙厂。生产设备均采用国内最先进设备,发展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和改革需要,实现了智能化、规范化、绿色化生产和管理。2023年,新上了年产5万吨纳米碳酸钙和10万吨氢氧化钙项目,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器外用油漆、医药、化工、橡胶及化妆品生产行业,使我们的产业链条延伸的更广更深。

二是以服务民生为目标发展养殖业。目前,我们有一个年出栏2万头的小型养猪场,随着近十年的养殖基础、经验积累和市场拓展,2022年,我们又投资7亿元新上了年出栏26万头楼房式智能化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从饲料研发生产、种猪培育、猪仔繁殖、商品猪育肥、粪污处理、生猪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粪污处理中心利用最新固液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和有机肥加工,高标准处理后的中水和有机肥可用于农业灌溉,实现了水肥还田的全产业链经济。该项目预计今年竣工生产,是我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民生举措,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三是以农耕为本发展现代农业。我们通过全村土地集中流转,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统一计划,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分配“六统一”机制。全村2800亩耕地,土壤经过科学化验,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肥、喷药,联合机械收割和远程智能化病虫检测,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2024年,夏季780亩小麦单产最高达1480斤,平均亩产1200斤;秋季近千亩玉米单产最高达1800斤,平均亩产1430斤,两季平均亩产达到2630斤,比2023年平均亩产又增加了180斤。

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2020年,我们引进高端农产品加工设备,建成能储3200吨的高标准粮库,建成了可生产粉芡、粉条、粉皮、粉丝、各种面粉、食用油加工厂和酒厂,建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我们生产的农产品纯绿色、更健康,极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粮库存粮除了供全村老百姓食用外,我们还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大大促进了全村农业沿着科技化、现代化、市场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我们还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最近与山东临沂九间棚村达成了700亩林地金银花种植项目,为我们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是以综合治理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我们村建有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新时代宾馆、人民饭店、两个大型超市、文化活动中心、人民体育馆、风味小吃一条街50多家店铺等硬件设施。宾馆分高中低三挡,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能同时接纳1700人食宿,新时代宾馆更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配置和服务,形成了以商带旅,以旅促商、以文兴旅,商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人才振兴上,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多措并举招才引智,外引内育双管齐下。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符合能力的薪酬待遇,以及对外来人才提供安家补贴等政策,保证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二是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现代农业农产品开发、乡村旅游、电商运营、经济管理、乡村规划等领域,每个月都有人才培育专题课,有力提升了人才技能和素养。三是积极实施“城市青年下乡、外出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聚集计划,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这几年,先后吸引本村和外村30多名大学生回村参加乡村建设,有5人加入了党组织,有3人被选入“两委”班子,10人进入企业重要管理岗位。我们对引进人才的原则是,“进了白沙门,就是白沙人”,不仅让他们享受同村民一样的福利,还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使他们在白沙有用武之地,工作干得舒心愉快。正因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凤凰”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在党建引领上,我们始终讲党性、听党话、跟党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是上级工作落实落细的关键一环。

40多年来,我们白沙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坚持政治引领把准方向,组织引领壮大队伍,制度引领保驾护航。村“两委”始终坚持“四个雷打不动”。一是每天一次碰头会雷打不动;二是村干部每周一次集中学习雷打不动;三是每周一次各支部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例会雷打不动;四是村党员每月一次例会雷打不动。“四个不准”,一是村“两委”成员不准个人在村里经商办企业;二是不准在企业入股分红;三是不准插手项目建设招投标;四是不准把子女安排在企业当一把手。始终做到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贯彻中央方针政策不走样,结合自身实际创新进取不停步,坚持以村民为中心不走偏。

几十年来,我们白沙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人才引进为关键,党建引领为方向,聚焦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深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独具魅力的乡村品牌。积极探索高效盘活资产资源的科学路径,广泛争取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通过整合村集体资产,充分挖掘闲置资产发展潜能,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系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

《中国村庄》杂志  5  特别报道·“村长”论坛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