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新区仓埠街道丛林村,地处新洲区西北部,地理位置独特。它东临倒水河,西接黄陂,南与318国道相依,北邻红安,交通相对便利,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全村下辖7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有425户1382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丛林村和许多乡村一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凸显,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这些问题成为丛林村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亟待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在仓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丛林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产业振兴蓄势聚能、系统治理提质增效、为民服务践行初心”四个关键维度,开启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探索之旅。
一、以党建引领强基固本,锻造乡村振兴“新脊梁”
(一)强化党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细研架构,精优组织。走进丛林村,党建的红色力量随处可见。村党支部深知,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必须将其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此,丛林村深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精心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性地把党小组建在村民小组和产业基地上,目前已成立4个党小组。这些党小组就像扎根在乡村各个角落的“毛细血管”,全面渗透到村民的生活和产业发展中。在政策宣传方面,党小组能及时将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传递给村民,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在矛盾调解时,党小组凭借熟悉村民情况的优势,迅速化解邻里纠纷,维护村庄和谐稳定;在产业发展上,党小组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参与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育强党员,深耕厚植。为了提升党员素质,丛林村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党员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大事;线下,组织党员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他们在参观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同时,党支部还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服务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表现优秀的党员在评优评先、政策扶持等方面享有优先待遇,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培后力,蓄势待发。为了让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丛林村党支部注重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近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发展党员3名,选拔后备干部2名。这些年轻力量带着新思想、新技术回到家乡,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发展
党员示范,产业扬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丛林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党员黄耀祖,怀揣着创业致富的梦想,更牢记着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率先投身特色产业发展,牵头成立了武汉仓埠丛林合燊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影响下,周边23户村民纷纷加入,跟着他学习种植技术。如今,合作社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成功实现了增收致富。黄耀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成为村民心中的致富引路人。
党员践诺,志愿同行。党员志愿服务队也是丛林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清理村庄卫生死角;关爱孤寡老人,定期上门看望,送去生活物资,陪老人聊天解闷;参与清洁家园行动,让村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党员担当,解纷化难。在乡村治理中,党员们还发挥着独特的调解作用。党员黄勤初、彭安忠凭借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在群众中的威望,积极投身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村里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近年来,他们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起,让村庄始终保持着和谐稳定的氛围。
二、以产业振兴蓄势聚能,铺就强村富民“新路径”
(一)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丛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水源、清新的空气,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提供了天然优势。村里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水果种植产业。目前,葡萄种植面积达80亩,品种多样,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每年葡萄成熟的季节都有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不仅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收入,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水果种植,丛林村的养殖产业也颇具规模。以稻虾、土鸡和土鸭等为主的养殖基地,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目前,稻虾养殖近200亩,稻虾共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产出的小龙虾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土鸡和土鸭在山林间自由觅食,喝着山泉水、吃着五谷杂粮,肉质紧实,味道醇香,产品畅销武汉及周边地区。
(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丛林村探索出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村里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实现了抱团发展、共同致富。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农户不仅每年能拿到分红,还能在合作社打工,增加了收入。
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渠道,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合作社邀请农业专家定期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同时,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了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三、以系统治理提质增效,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一)加强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乡村
清改并举,乡村焕新。曾经的丛林村,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丛林村深入开展“五清一改”行动。通过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改变村民的不良习惯。2024年丛林村共清理生活垃圾80吨,清理村内沟塘5公里,拆除乱搭乱建28处,村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升级改造,民生提质。村里按照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对农户厕所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厕所干净整洁,无异味,还配备了冲水设施和洗手池。目前,丛林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新建和改造农村公厕12座。这些公厕不仅外观设计美观,而且内部设施齐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品质
路畅八方,道启新程。丛林村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投入,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8公里,实现了村组道路全部硬化。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村里还开通了农村公交线路,村民出行方便,能够轻松地前往城镇购物、就医、办事。
设施升级,服务惠民。新建的村卫生室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能为村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再也不用为看病难而发愁。改造后的村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健身广场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每天早晚村民都会到广场上锻炼身体,跳舞、打太极,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空。
(三)加强乡村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健全治理体系。丛林村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让村民充分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确保村务公开透明。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
推进平安建设。丛林村组建了治安巡逻队,维护村庄治安。村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实现了村庄主要区域监控全覆盖。近年来,丛林村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稳定。
培育文明乡风。丛林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并在村里张榜公布,树立村民学习的榜样。同时,利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丛林村党支部开展庆祝建党103周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四、以为民服务践行初心,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一)关注民生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就业创业扶持。村里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指导。通过与周边企业合作,宣传大型招聘会等方式,助力村民实现就业。近年来,丛林村新增就业7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
社会保障兜底。丛林村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目前,丛林村共有31户51人享受低保待遇,6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这些困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得到了保障。
基础设施改善。针对村民反映的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丛林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让村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2024年,村里还实施了全村电整改,更换了老化的电线,新增了变压器,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不稳、停电等问题,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
便捷医疗,服务贴心。丛林村持续完善村卫生室建设,更新设施设备,储备充足常用药品,为村民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诊疗服务。积极与仓埠街道卫生院展开深度合作,每年4月定期组织65岁以上长者进行免费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利用移动医疗交通工具,将患者及时送往各大医院,确保村民得到及时救治。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服务赞不绝口:“现在看病方便多了,有个头疼脑热的,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文化润心,服务致远。丛林村定期在露天广场上放映电影,还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成为村民们汲取知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丛林村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丛林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新区丛林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