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仲春时节,走进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高桥乡梁塅村,只见一树树的樱花争妍斗艳,一栋栋五彩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群群着装整齐、肩背书包的中小学生,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
梁塅村位于江西铜鼓和湖南浏阳、平江两省三地交界处,全村1260人,山林面积4.2万亩,耕地1100亩,为“十三五”省定贫困村,“十四五”省定重点帮扶村。2021年7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进驻梁塅村。
破茧:基建突围
山村闭塞贫困,出路在哪里呢?
驻村工作队决定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他们和乡政府、村委会一起,跑项争资,先后将村里至集镇、至两个邻村的道路拉直、拓宽、美化、黑化,总长30多公里;新修入户公路17公里;修建大小桥梁11座,水陂4座,加固河堤3公里;新建移动基站1座;新建公厕4座,布设污水管道800多米……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学生家中了解情况
造血:兴业增收
缺少产业,这是制约村集体发展和村民致富的关键。
驻村工作队员三次到长沙招商引资,终于引进了江西梁塅王新壮农产品公司,专注于豆制品加工。公司的入驻,让闲置多年的村扶贫车间每年获得23万元的租金,解决了20多位村民就业。
引进江西睿理联大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康养、研学,建设了1个科普馆和1个国防教育馆。
引进农业种植大户,种植葡萄、黄桃、鹰嘴桃近百亩,种植人参10多亩。通过党员示范,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黄精,总计1000多亩。
驻村工作队通过争取资金,在村里建设起了0.99兆瓦的光伏发电,仅此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左右。
走访调研入户路项目情况
守脉:文化赋能
冯家大院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客家文化浓郁。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实施美化、亮化工程。
现在的梁塅村入选住建部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成为美院学子写生重要基地,其民宿、农家乐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红色研学、蓝色科普、古色写生、金色光伏、绿色种养在梁塅渐成规模,“五彩梁塅”正迸发出勃勃生机。
帮助企业种植海枣树
革俗:治理创新
在一些村民中,等靠要思想严重,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法制观念淡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又在全村开展“治散、治懒、治愚、治乱”工作。
他们将党员、村组干部组织起来,到周边县市的先进村参观学习,回来之后召开座谈会,大家谈体会、谈心得、谈未来,触动很大。之后,因势利导,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和红白理事会,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研究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修订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将红事标准亮尺“限高”、白事压缩“减负”,做到“村管户行守章,一把尺子丈量”,形成了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达到了“轻装上阵负担减、文明润心受感染”的效果。
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酒不办在梁塅村蔚然成风。2024年,全村户均人情开支较2020年减少3000元,户均减少人情帮工30个。村里开展“励志脱贫户”“最美婆媳”“好家风家庭”评选,引导广大村民向上、向善、向美。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现场
焕颜:全民共治
组织村“两委”干部、志愿者、党员和村民代表,定时对主干道两侧、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积存垃圾、枯枝杂草、漂浮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倡导卫生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营造环境卫生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梁塅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建设焕然一新,乡村发展生机勃勃,村民安居乐业。2024年,梁塅村人均年收入9880元,是2020年的2倍;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为2020年的10倍。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