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文化造就未来乡村
作者:刘传友 点击数:103 更新时间: 2025-04-10 来源:《中国村庄》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一定是全民现代化,让广大的乡村世界融入现代文明之中,为国民经济和中华文化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加强优质资源、政策力度以及社会关注等方面向广大农村倾斜,是文化特派员的职责使命。

20245月,我来到方林村这个全国闻名的富裕村驻村工作,感到动力十足,在这样一个具有“中国未来乡村”样板意义的村落里,初次见面就留下了市场兴村、生态宜居、持续发展、民治典型等一系列的深刻印象。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有2661136人,在村“两委”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张村图绘到底,坚持“共同富裕靠集体、勤劳致富靠自己”的致富理念,从一个穷村跃升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最发达的村庄之一,成了富甲一方的小康村,全国闻名的生态村、文明村。踏入方林,一排排小别墅映入眼帘,门前花园、鱼塘相伴,蓝天白云下琉璃瓦熠熠生辉,景色美不胜收,凡到过方林的人无不感慨村庄优美。方林人就情不自禁感叹,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方林村实现了“村民比市民富、村容比城市美、生活品质比城市高”的宏伟目标。

另外,方林人始终坚持“口袋富”与“脑袋富”并重,坚持以党建引领村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精神家园,以“最美榜样”“家风家训”传承文明。这让方林人在享受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接受精神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坚定文化自信贡献方林力量。同时,依法治村、有章可循,1983年以来坚持每年召开村民大会,42年久久为功,绽放光彩。1998年起制定《方林村村民自治章程》,经过7次修改,形成“不是书记主任说了算,而是制度说了算”的十二章一百三十条的章程。我在阅读《方林村志》和修订《方林村姓氏家谱》后,又购置了《保境安民》《方国珍史料集》《历史演义小说:方国珍》等书籍,深切感受到方林村历史底蕴深厚、文脉昌盛。赓续文脉势在必行,要提振村民文化自信,找准本地核心文脉至关重要。尤其是族系血脉、乡贤民风、民间故事、名胜古迹、历史事件等,容易引发百姓共鸣,且其中蕴含着延续发展的力量。

今年是方国珍诞辰706周年。1319年,方国珍出生于黄岩洋屿的方家堰(今路桥区方家村),1348年,年届30的方国珍因不堪忍受官府的迫害,举起反元义旗,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首倡者,后占据浙东庆元(今宁波)、台州和温州三郡,守望东南,保境安民。1367年归顺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被授为广西行省左丞,准食禄不事官,居于京城。1374年(洪武七年)卒于南京,享年56岁。朱元璋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作《神道碑铭》为祭。史载,方林村正式建村于北宋年间,在科举制度年代,村中秀才、举人、进士不乏其人,并在历史进程中遗留下众多古迹遗址,这种文化逐渐沉淀为方林村的文脉,成为这个村庄独特的文化基因。方林的文脉传承,最初起源于方国珍的儿子方礼。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至今源远流长,历经元、明、清、民国,有着六百余年的积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地方文化,是了解台州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方林村文脉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林文化。

驻方林村后,我决定利用自已的文化特长,让优质文化资源以文惠民,激活方林村的文化创新,带动方林村民的文化自信。开设了方林村校诗歌班,义务执教诗歌课十余次,并邀请了著名作家沈小玲、著名诗人灯灯、青年诗人余退等名家走进方林村讲座或授课。同时,结合路南街道的相关工作,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与方林村的文化骨干和村民进行互动。还组织了几次诗会,邀请月河吟社的诗人为方林写诗,与方林村民一起吟诵诗歌、制作月饼等。

 

老人与孩子一起观鱼嬉戏,其乐融融

方林村不断在物质与精神共富的双轨道上发力。尤其注重人文乡村建设,以文化为引领,以村民自治为蓝图,以挖掘历史文化为载体,协同推进“文化荣村”的新目标。方林村党委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引领,每月定期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深化党和国家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员思想觉悟与责任意识,为村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方林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市场运营效率,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中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业态,为村庄发展开拓新路径。第三方面,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建设方林托幼园、台州市康复医院方林医疗合作点和方林智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探索了“居家养老、集中护理、医养结合、智慧健康”创新养老新模式,打造适居健康生活圈;在生态环境打造上,进一步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方林村还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编修了一部150万字的巨著《方林村志》(上、下两卷),系统记录村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方氏篆书入选第十一批台州市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省文化特派员开设的诗歌班成果丰硕;《方林报》《方林村姓氏家谱》《方林村百年文物古迹考》《“方林村”村名的来历与历史起源》等文化成果不断涌现,赓续方林文脉。

 

老人在方林智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方林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方针,坚持“共同富裕靠集体,勤劳致富靠自己”的致富理念,把强村与富民结合起来,健全机制充分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全村99%的劳动力在方林二手车市场各行业就业创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方林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9500万元。2024年,市场成交额256亿元,人均纯收入超11.5万元;建立了涵盖“吃粮村供应、看病全报销、养老有保障、股权有分红、慈善有基金”等26项村民福利保障;2016年,方林率先完成经济合作社股改,首次量化3.3亿元,总股份1100股,每股30万元,完成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转变,平时每年每人分红2万元。2020年股权分配每人4.9万元,发放总额5390万元,村里给村民的股权分配、福利和退休金就有7万元。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全面提升。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方林村发展共富共享,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富裕,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立方林公益基金,用于帮扶结对、防疫捐助、慈善捐款等,多年来累计向各地扶贫结对慈善捐款上千万元。还以项目合作形式带动周边杨戴村、肖谢村、肖王村、洪洋村等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几百万元,促进共同富裕。方林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首批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首批生态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全国敬老模范村”等多项荣誉。

循迹溯源,展望未来。时隔30年,方林村又邀请了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方林村未来社区建设,激活新质生产力赋能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村庄人才聚集;大力推动数字方林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化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治理现代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与高校、科技企业的对接,有序发展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业及相关产业;借助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新科技、新技术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形成现实生产力。围绕“一图六新”总目标,绘制全面共同富裕路线图,全面感知共同富裕方林新未来,推进村级经济新发展、完善共同富裕新保障、建立村庄治理新格局、建设生态文化新面貌、发展共富共享新联盟、培育全面发展新村民,全面推进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现代化新方林。

方林村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共同富裕的根本法宝,跟着党走就是走上了幸福大道。

【作者系浙江省文化特派员(驻方林村)】

《中国村庄》杂志  3  乡村振兴•文化兴村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