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山西后沟村:党建引领“六美”村庄建设
作者: 梁朝波 点击数:84 更新时间: 2024-04-22 来源:《中国村庄》
 
 

 

早春时节,走进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宽阔整洁的乡间公路在深山里延伸,峰回路转处,一幢幢蓝顶白墙、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错落排列。上下水、天然气、强弱电、网线配套、污水排放一应俱全,全村无一根电线杆,太阳能路灯等现代化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村庄里,一张张笑脸映衬着湛蓝的天空,村民们或在岗位上辛勤劳作,或在窗明几净间畅谈。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的后沟村,贫瘠的沟坎上“地无三尺平,路无两丈直”,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弱妇孺守着几亩旱地,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度过。

后沟村的变化,直接得益于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加强“党建美、村庄美、产业美、乡风美、治理美、机制美”的“六美”村庄建设。

“党建美”——党建引领,激发活力强保障

后沟村以党建为统领,以“党建+产业”“党建+文化”“党建+治理”为抓手,从阵地建设美、引领示范美、组织生活美、党员行为美、制度设计美五个方面实现“党建美”。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从产业发展到文化培育,从村规民约到乡村治理,每一阶段都有党支部的动员、决策和指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名党员有自己对应的联系户、产业组和公益岗,党员是带头人,呈现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争先比奉献,处处见党员”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制度规范保障作用,后沟村党支部从基础制度入手,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和“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和党员五星评比等各项活动,“党建+”模式深深融入到后沟村的方方面面,凝聚了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

“村庄美”——移步即景,落后乡村变景区

以前的后沟村,是一个满眼都是破窑洞、满山都是旱玉米、满村都是脏乱差的封闭落后小山村,全村260余人分散居住在6个自然村的好几座山梁上,出门不是上大坡就是走深沟,典型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后沟迅速蜕变成今天的120多套整齐气派的二层别墅式现代化民居,河道整治、垃圾分类、环境美化、生态绿化、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天然气入户、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级卫生所、公共澡堂、公共停车场、农民公园、储物场、水冲式厕所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满足了村民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基本实现“城镇化的乡村、田园式的城镇”,整村成为赏心悦目的大景区。

“产业美”——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制定《后沟村(康养文旅小镇)村庄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紧邻AAAA级景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高端运动健身场所李宁国际滑雪场的独特优势,以及自然风光秀美、林木覆盖率超80%、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的良好自然条件,打造以乡村旅游引领的田园综合体和以康养引领的共享养老社区建设,构建一产、三产协同发展的模式。目前,后沟村已签约资金10亿多元,不仅引进了以蓝莓、樱桃采摘为主的天地祥和合作社,集种植、康养、研学等为一体的宏艺康乐田园综合体,还有希尔斯双语学校、康养小镇等项目。以田园综合体为例,已经建成200多间民宿,游客可以在大棚内劳动,亲自栽种,让体验式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蓬勃发展,为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村庄源源不断地增添新活力。

 

后沟村群众文化活动

“乡风美”——文明兴村,民风淳朴新生活

后沟村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让文明外化于行,开辟了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棋牌室、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建立了“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开展了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以各类评选活动为依托,让文明内化于心,先后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美丽人家、道德模范、最美村民、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倡导“和谐、孝顺、道德”等优秀传统家庭文化,村内连续多年无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文明乡风成为后沟村的显著特质。

“治理美”——多元管理,治理体系科学化

后沟村坚持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依托,以群团组织为补充的社会治理体系,对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确保决策民主化。制定了《加强村庄日常管理长效机制》,明确了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工作办法,设置了“街长”“园长”“河长”“院长”,对应环境卫生岗、花草监督岗、水系监督岗、美丽庭院监督岗等,让村民参与村庄管理和维护,更加民主高效、精细精准的治理体系逐渐形成。

“机制美”——创新思维,绿色发展可持续

后沟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从土地确权到置换流转,再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从固化走向流通,形成了清晰的价值增值链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农户的承包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社,把原先零星分散的300多块旱地集中整理,耕地面积由452亩增加到了907亩,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机制保障,让集体经济为村民持续、稳健地谋求福利。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村民的承包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得到稳定的租金,新增土地的收益又成为人口收益的股金,在合作社、公司打工还可挣得薪金,农民收益倍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发挥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年旅游业收入达600余万元,吸收150余名本地村民和80余名外来人口就业,先后获评全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旅游业已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乡村振兴局)

《中国村庄》杂志  4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