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张思村“复活”记
作者:朱海洋 点击数:208 更新时间: 2023-12-04 来源:农民日报
 
 

  印象中,不少古村落都给人以僻静、冷清,甚至荒凉之感。然而,在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的张思村,这里的主色调却是生机与繁华。在始丰溪畔,非遗技艺馆、红色书吧、农事体验馆、文创民宿等星罗棋布,往来研学者、观光客络绎不绝。眼下,即使凛冬将至,依然人气颇旺,淡旺季的界限不断模糊。很显然,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古村。

  可一经追问,多年之前张思村并非这般模样。如同许多山区村的命运轨迹,这里一度人去楼空,韶华不再。尽管700年前,张思村的陈氏宗祖在此定居,人丁兴旺、名人辈出,为后人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财富,可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张思村逐渐空心化,2000余人的村庄仅剩300余人常住。房屋破旧、门庭冷落,古村陷入发展低谷。

  面对衰败,各地的应对之法各有不同,最简单的莫过于推平老房建新房,让古民居变成洋楼房。但在张思村党委书记陈海强看来,现代建筑虽好,却没了古村韵味,就如同失去了村庄灵魂。因此,2009年在讨论发展定位时,他与村班子集体商议,力主把内涵锁定在“古韵”二字。

  有了清晰的定位,张思村掀起老屋修缮、连片保护的复兴热潮。在“乡镇统筹、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多方联动机制下,“党建+古村落开发保护”展现出强大引领力。很快,村集体流转了沿古街闲置的86间古民居,并且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修缮改造了146间古民居。这些古建筑至今保存着四合院、三透九明堂等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古韵张思”的招牌,由此开始声名远播。

  古村保存了下来,老宅也得以修复,陈海强敏锐地发现,如果没有后续运营,仍是难以为继,虽然彼时的张思村已有了一些人气,但大多是稀稀拉拉的散客,逛上一圈、拍拍照片就走人。怎样把他们留下来,如何让更多人走进来,还需要专业团队来经营。很快,张思村开始了再一次求变。

  陈氏家学渊源,张思村便从族谱、古居、祠堂等入手,挖掘整理家风祖训,关键一环在演绎。眼下,这些古老传说、历史名人、政商乡贤等,演化成了家风家训长廊、乡风文明馆、博士堂、静心阁、宗渊书院等一众文化地标。与此同时,村里通过不断完善流动党员联系管理机制,引导在外乡贤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信息回传,带来各种各样的发展机遇。

  事实证明,文化的浸润不仅触及游客内心的柔软,也幻化成一股股魔幻力量,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陈海强崇尚传统,却非故步自封,他希望注入年轻血液、时尚业态,实现古新融合。为了鼓励创业,村里拿出15间修葺好的闲置古民居,以“一元认租”的方式打造青年创业基地。仅用几个月时间,青年人才蜂拥而至,始丰溪畔的各色业态呈现出来。

  店多聚市,木雕、打棕线、打篾席、传统纺布等非遗传承人也纷至沓来。如今在张思村济善楼“非遗共富工坊”内,传统坊布非遗传承人陈天正经常向游客们展示作综、织布等工序,靠着这门手艺,今年他多赚了近5万元。为了让游客有更丰富的体验感,张思村时不时会举办各色“非遗研学展”,还会通过党建联建,与各类组织和平台共办节庆活动。

  节节高涨的人气直接推动张思村餐饮民宿、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一条龙”业态的延展。今年,村庄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目前在村里,老百姓开办各类民宿、农家乐共20家。曾经凋敝的村落,在传统文化引擎的驱动下正焕发出“古韵”生机。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1万元。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