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大抓基层大抓党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中共十堰市委组织部 点击数:413 更新时间: 2023-07-20 来源:《中国村庄》
 
 

湖北省十堰市曾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乡村振兴怎么干、乡村治理怎么办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题、必答题。近年来,十堰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将党管农村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发展、培育人才、塑造乡风、保护生态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十堰市竹溪县开展湾组集中说事议事共建美好家园

抓组织强功能,建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十堰市着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引领力、组织力、发展力。

建组织强堡垒,强化组织引领。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1758个村党支部(总支、党委)—7502个村民小组(党小组)—3.5万名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推行党员中心户“一户十联”机制,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补短板强弱项,建好重难点村。组织188名县级领导干部开展“村村走到”,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91个。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包联226个工作基础差、治理任务重的村。投入资金2.55亿元扶持482个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整合资金1.2亿元,建好6个红色美丽村庄。

建阵地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投入资金3.5亿多元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1159个,推进数字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1758个村“多务合一”“快递进村”“村村免费通WIFI”,评选最美党群服务中心50余个。

提能力转作风,锻造骨干队伍

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秀人才大量外流,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没有骨干队伍乡村振兴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十堰市把强队伍、聚人才、促振兴作为重中之中的任务来推进落实。

派硬人引能人,壮大骨干队伍。选派64名机关干部到乡村挂职,连续9年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民大学生2268人。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引导4300余名大学生、能人回乡,按照每村12名标准储备后备干部3500余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抓培训传帮带,提升能力作风。实施乡村干部培训计划,每年全覆盖培训8213名村“两委”干部。推行“导师帮带制”,选聘2100余名乡村干部与3500多名年轻干部结对帮带。实施“名村名书记”培育工程,选树名村290个、名书记210个,先后培养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魏登殿,党的二十大代表翁新强等一批优秀村支书。

盯重点帮难点,派强驻村干部。坚持按需选派,向脱贫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五类村”选派驻村工作队761支、3371人,强化驻村工作保障,帮助帮扶村累计引进项目2648个,建设产业基地1236个,总投资1.5亿元。

选秀才育人才,推动人才振兴。为破解边远山区人才难选难留问题,加大农村能人巧匠培养使用,累计培育“田秀才”“土专家”6000多人。实施基层人才“百人计划”,培训基层教师876人、基层全科医生1119人、基层村医1283人,开展“万名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培训基层紧缺人才4125人,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产业人才。

 

十堰市郧西县建立神雾岭区域党建联合体,发展茶叶产业

重创新抓载体,助推强村富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全域水源涵养区,担负着“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因生态、资源、文化保护需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深化“党建+示范区”建设。以环丹江口库区、汉江三级流域、四级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点的435个村为重点,深入推进“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常态开展党员护水、村庄清洁、京堰村村结对、“最美守井人”选树、村村结对“四大行动”,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开展首届“最美守井人”选树颁奖活动,评选10名守源人、记录人、护水人、创新人、守关人。先后整合资金15.77亿元支持示范区建设,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4.18万亩,认证有机产品13个,“两品一标”品牌34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531.69亿立方米,是首都和华北人民的大水井。

实施“党建+村庄分类治理”。根据国土空间和人口流动明确分类标准,推进632个聚集提升类村庄、347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61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4个撤并搬迁类村庄、517个其他类村庄治理。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分类制定提升标准,开展强化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支持发展特色乡村,形成了郧阳区龙韵村、郧西县“田园沙沟”等美丽乡村,培育出丹江口市江口桔乡、蔡湾农耕民俗文化馆、竹溪县夯土小镇、竹山太和梅花谷、房县土城黄酒文化产业园、武当山元和观民宿等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十堰样本”。

建强“党建+农业产业链”。依托山区特色产业资源,推进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黄酒、木本油料等六大重点产业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产业相近、地域相邻、易于管理、活动有效”,培育“党建+农业产业链”试点,建立了“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实施方案、一个专家团队”的工作机制,组建丹江柑橘、郧阳油橄榄、房县黄酒、竹溪贡茶、武当山民宿等37个产业链党委,搭建“1+X+N”产业链党组织架构,实现党建引领共建、产业发展共谋、党员人才共管、资源要素共享、产业品牌共塑,带动42万群众入链增收致富。

推进“党建+共同缔造”。以竹溪县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建设72个试点村(社区),探索形成了丹江口市乡村治理积分制、郧西县沙沟村垃圾分类治理、竹溪县“众人来商量”协商共治、房县“五员领衔共同缔造”、郧阳区农村互助式养老、竹山县“十星促五兴”等工作机制。

 

十堰市房县发展袋料食用菌4400万袋、羊肚菌1万亩

建机制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近年来,十堰市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全力推进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

深化乡村自治实践。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十堰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化开展“双十星”争创、党员联系农户等活动,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为”。创新完善以法规、村规、家规“三规协同”为抓手的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行村(居)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决、矛盾民调。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十堰市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1931个村(社区)配备民辅警2337人,十堰市“一村一辅警”机制入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建立运行“律师进乡村”“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治宣传“五进”活动,开设法治大讲堂,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广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制度,创新“文化进万家”等600多个公益项目,培育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全国自强模范成江等先进楷模,以身边典型激励引导身边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建好6个红色美丽村,用好东沟革命教育基地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十堰市房县万峪河乡老人坪村苏维埃乡政府遗址馆

明责任传压力,凝聚振兴合力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十堰市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十堰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市级统筹、县乡抓落实、部门协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书记定期专题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带头为村党组织书记辅导授课,31名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包联乡村振兴重难点村。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每季度召开乡镇党委书记例会,县委书记及组织部长任期内走遍所有行政村,带动178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乡包村、走村入户。乡镇党委书记常态走村入户,带头联系包保12个工作基础差、治理任务重的村。

创新开展“书记赛党建”活动。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结合落实基层党建“三个一”制度,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主题,创新开展“书记赛党建”活动,组织县乡党委书记每年至少领办1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调度、项目化考核,健全“季报告、半年督查、年终评比”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各级书记扛主责、晒业绩、显担当。

加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行“清单交办、节点督办、长期坚持、效果评价”工作机制,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纳入巡察、绩效考核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定期加强考核通报。

(撰稿人:王昌鑫)

《中国村庄》杂志   7  基层党建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