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位于余姚市西北部,区域总面积6.08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7538人,其中户籍人口1728户4665人,下辖10个前哨(网格)支部和5个两新党组织,党员219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谢家路村大力弘扬“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谢家路精神,坚持党建统领,做实做强产业,提升村庄品质,推进基层智治,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去年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未来乡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共同富裕示范先行路。
谢家路村宽塘雅苑
一、狠抓队伍建设,筑强基层堡垒
(一)育好头雁锻造骨干。育强班子“火车头”,由村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明纪律、强担当、优服务,逐步凝练形成“6白+2黑”服务为民、村干部包组联系、周六专题研讨等机制,当好群众的“当家人”“领路人”和“暖心人”。培强支部“主心骨”,建立从村民组长到支部书记再到村干部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特别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群众信任的党员中选拔支部书记,确保“传帮带”“不断代”。
(二)用好红雁争先创优。夯实红锋堡垒,持续推动支部特色化建设,于去年全面启动“一支一品”创建和学习教育、智慧党建流动红旗两大评比活动,并创新推行党内关爱“暖心6条”,最大程度地激发支部活力,第四支部“孝善美乐”、第七支部“七色花”等特色品牌赢得广大群众的口碑。激活红色细胞,以支部为单位,务实推进党员联户“联六包六”,全面推行党员履责承诺制,逐步推行末位党员谈心谈话制,促使党员在“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美丽村庄建设等工作上当示范作表率。8名党员主动加入“小板凳”宣讲团,唱响红色最强音,累计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开展宣讲60余场,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带好群雁办好实事。每个班子上好“十八堂”年度轮训课,每个支部设置党群志愿服务站,每个家庭落实“门前三包”制,每个群众参加家园清洁日,内容覆盖便民政策宣传、专业技能培训、日常便民服务等,有效形成了党群互动、村民自治的强大合力。
谢家路村党建引领群众幸福
二、聚焦精细治理,织密红色网格
(一)整合架构划好网格。根据省委常委、宁波市委彭佳学书记指示精神和余姚市委傅贵荣书记批示要求,镇党委张明书记进村蹲点调研、谋划推动,探索建立了三级两群、一格多员的网格工作体系。优化网格框架,以“村民小组一个网格、商贸市场一个网格、居民小区一个网格”为标准,将辖区4个自然村优化为12个网格,以180人左右为最小单元划分出50个微网格,形成覆盖所有商事主体和居民群众的村、网格、微网格三级管理体系,并建立工作联系“浙政钉群”和群众联络微信群,实现事项信息的实时上传下达。落实网格布局,将党员骨干充实进网格,配齐配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微网格长及民情联络员等网格力量。主动把握“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试点契机,推动公安、城管、市监、环保、应急、资规、卫监等专业力量下沉,实现小微执法在网格中迅速办理。
(二)聚合力量建好网格。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长由村党委书记担任,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分别由村联组干部、支部书记、镇联村干部担任,微网格长、民情联络员由男女组长等党员骨干兼任,实现支部和网格组织合一。功能融入网格中,依托网格支部阵地打造基础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走访巡查落脚、宣传培训教育、爱心志愿服务和应急响应集合等“六大阵地”,推动支部和网格阵地合一。
(三)融合机制用好网格。“平战”结合添力度,平时以专职网格员为主体,抓联系、抓服务、抓常态做好日常工作,增强主动迅速高效解决问题合力,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战时以网格力量为主体,抓穿透抓集结抓支援做好应急响应,完善网格力量AB岗轮班制度,做到“战时执行一声令,使命任务小时达”。正向激励显温度,落实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规范薪酬待遇发放,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完善争先创优考评机制,推选突出贡献网格员评奖评优,推动网格运转高效有序。
举办百名妇女环村跑活动
三、数字赋能“板凳”,释放智治动能
(一)用好传统板凳。10余年来,谢家路村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创建了党建聚民、问计于民、决策由民、成果归民的“小板凳”工作法。小板凳上系民情,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党员干部搬着板凳进户,与群众面对面,听意见、化矛盾、讲政策、搞帮扶,有效破解了服务群众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小板凳上商村事,在村内设立村民说事亭,每月10日雷打不动开展村民说事,设置村民事项提议、村务管理评议等环节,构建了“农户群众—党员骨干—网格支部—村党委”的协商体系和“家访、议事、决策、监督”的闭环机制,实现重大决策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该经验做法曾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批示肯定,并在宁波全市推广,也成为余姚基层治理“阿拉一起来”机制的重要策源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探索。
(二)升级智慧板凳。秉承“小板凳”工作法的思路,依托“红锋泗门”智慧党建平台,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指尖驿站”,推动群众一键报忧喜、党员一键解群难,打破党群联系的时空界限,使村级管理更加扁平、开放和高效。建立“智治”管理服务闭环区,实行“智慧”室、网格事件等中心一站式分拣流转,及时有效处置群众烦心事、操心事。今年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起,其中涉及邻里、工伤等各类纠纷15起,100%调解成功。
(三)打造未来板凳。村党委围绕建设未来乡村,系统谋划“一统三化九场景”,通过平安村居、智能河道、突发事件处理等子系统,打造“综合智慧室”,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高效化水平。去年底,值守人员通过监控大屏发现老丘自然村某严姓老人摔倒在自家庭院,全域巡逻车接到指令后在3分钟内到达,及时将老人扶起并联系其子女送医。

四、推进多元参与,同心助力共富
(一)组织“联建”带共富。深化红锋结对。村党委对接长振铜业党总支开展“红锋结对”党建联建,同时吸引辖区内企业单位深入参与共建。企业推动村企合作项目落地,如宁波正正电器助力开展“优秀学子奖学金”项目,为村里优秀大学生提供奖学金每人2800元;宁波圣烨电器和迪亚电器等为组内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甬宁保”实现全覆盖,多方合力为谢家路村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夯实基础。厚植山海情义。去年4月,谢家路村和松阳县赤寿乡半古月村开展山海协作党建联建,每年为半古月村提供2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同时,将“前哨支部建设”“智慧板凳”及“党建+数字+治理”精细化管理经验向半古月村深度推介。
(二)产业“联动”促共富。推动农业富村,引入新大陆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盘活村民闲置土地资源,95%以上流转土地的村民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在园区内集成打造休闲垂钓中心、千亩红美人基地、艇之梦农场等“共富工坊”场景,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吸纳6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工业强村,村辖区内共有企业146家,为村民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全村三分之二农户在二、三产业就业;同时,产业链又带动培育一批能人在村经商办企业,推动村民致富实效螺旋式上升。推动商贸兴村,将闲置村老年公寓推向出租市场,加强商贸市场租赁卫生管理,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20万元。
(三)文明“联心”助共富。塑造文明乡风,开展趣味运动会、老年门球邀请赛、村歌大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生活;开展文明家庭户、“好婆婆”等先进评比,倡导文明崇德好家风。汇聚向善合力,一大批乡贤投身慈善助力共富,如村阳光爱心基金会每年筹集善款50余万元用于因病致贫家庭帮扶;第四村民小组沈华杰成立水仙基金会,打造“邻里中心+文艺中心+学习中心+麦田公益园”的五分钟邻里生活圈,总投资超过200万元。开展暖心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场景,依托文化礼堂、村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学龄前儿童亲子早教、假日托管、老年人免费送餐义诊、送戏下乡等优质服务,持续擦亮谢家路村“党建引领、幸福群众”的文明底色。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第5期 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