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茶苗产业科学发展 助力高效茶园建设
作者:吴华清 点击数:886 更新时间: 2022-04-20 来源:《中国村庄》
 
 

    茶产业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对于各地产茶县来说,如何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为安徽重要茶区并享有“中国红茶之乡”美誉的祁门县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围绕茶叶主导产业,着眼于推动茶园高效化、茶农增收和茶产业现代化,在引种外地国家级早生无性系茶树良种诸如“乌牛早”“福鼎大白茶”等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地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依托省农科院茶研所的技术力量,创新方式,利用政策杠杆,运用市场手段,注重民间参与,协调推进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卓有成效。


红旗村红茶传统核心区


    首先是理论认识有提高,思维上突破了对无性系茶树良种的认知局限;其次是总结了无性系早生茶树新品种选育经验。在此认知的指导下,上世纪90年代初在祁门本土褚叶种群中选育出了无性系早生茶树新品种“红旗1号”,在选育区试验过程中,茶农吴玉青、省茶科所王文杰所率团队、祁门农技推广中心鲍新民、耿其明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红旗一号”作为“早中选优,优中选早”的代表性茶树新品种,商业化育苗以来,经过30余年的栽培实践、生产实验、市场检验,已被证明是早生茶树品种家族中的佼佼者,是一个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早生茶树良种,成为各地高效茶园建设的首选用苗,广大茶农快步增收的酵母和助推器。

    2016123日,“红旗一号”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成为省级茶树良种(学名:安徽4号)。它的推广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红旗一号”的繁育基本上是以红旗村为原点满足箬坑乡茶农需求为主;2010年以前以箬坑乡为中心向县内供苗为主;2010年后开始迈出祁门向周边茶区供苗,销往外省的有山东泰安、江西省的浮梁、婺源以及湖南、广东、浙江等地。但是从历年销售目的地茶苗数量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省黄山市其他区县,毗邻的池州市、安庆市各产茶县,以及宣城市、六安市的一些地方。30余年间,祁门县近水楼台先得月,建成“红旗一号”茶园面积近3万余亩,成年茶园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全县早茶一产产值近2个亿,快速鼓起了茶农的钱袋子。而该品种发源地的箬坑乡业已成为安徽有名的育苗之乡、早茶之乡,前来购苗、参观、取经的官方或民间的人士络绎不绝。


祁门茶园航拍


    据参与“红旗一号”品种研究选育实验的省农科院茶科所研究员王文杰介绍:该品种具有萌芽早、产量高、芽头壮、颜色鲜、持嫩性强等特点,且品种香明显(自身),尤其适合制作高档绿茶,市场美誉度较高。

    由于早生茶树品种在量上的丰富性、个体的差异性、存在的广泛性,这就决定了早生茶树品种家族必是一种良莠不齐、千差万别的状况。祁门县早生茶树良种选育在政府、科研机构、茶农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唯早是选”到“早中选优”的科学转型。茶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年种植茶苗面积400余亩,出圃“红旗一号”系列优质茶苗近5000万株,满足了省内各茶区无性系高效茶园建设刚需用苗,加速了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茶园的转型升级,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茶叶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系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黄山市八届人大代表,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