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不改军人本色 一心为民谋福
作者:陈建华 陈帅 点击数:604 更新时间: 2021-01-13 来源:《中国村庄》
 
 

——记山东省新泰市闫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柏峰

    闫家沟村位于刘杜镇政府东侧、S241省道西邻,全村270663人,党员16人,村“两委”干部5人,耕地面积550亩。

    闫家沟村多年来一直贫穷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常年收入基本为零;村“两委”干部开不出工资来,大多不作为,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村内道路破破烂烂、污水横流、泥泞难行;卫生无人清理,垃圾随处可见;村民用不上自来水怨言很多。201712月,村“两委”换届时,退伍军人柏峰被选为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3年来,他发扬不服输、不畏难、不忘本的“军人精神”,带领党员群众苦干实干,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实现了“小村大变样”,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和真心拥护。

    不服输有担当新官上任三把火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柏峰身上有着一股军人不服输的劲头,既然别人能干好,自己一定也能干好。上任后,柏峰主持召开了“两委”干部会,统一了班子思想,并郑重表态:老百姓既然选我们上来,那就要干出个样来,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一是书记带头干。柏峰带头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制度,要求“两委”干部每天早8:00到村委签到、点名、开碰头会,安排当天工作、汇报前一天工作情况,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各自去完成安排的工作任务,保证了村里每天都有人坐班,让群众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转变了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是带领“两委”干。村里没钱请保洁工,“两委”干部便扛起扫帚、铁锨,开着自家的三轮车清理卫生,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村子里里外外彻底清理了一遍,让村子来了一个“大变脸”。从那以后,柏峰带着村干部每周固定两天清理环境卫生,让村里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慢慢地带动了村里6名妇女自发参与到清理卫生中来,她们说“柏书记他们太不容易了,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干事,我们闲着没事,能帮一点是一点吧!”柏峰和“两委”干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三是带动全村干。2018年初,村“两委”干部垫资,筹措资金4万元进行自来水改造提升工程。为节约资金,柏峰带着“两委”干部自己动手,从购买材料到挖管道,事事亲力亲为。这种精神感染了村民,刚开始动工时只有“两委”干部几个人,党员群众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后来全村老少齐上阵,出钱的出钱、出工的出工,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施工,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了好几届班子都没办好的民生工程。今年,村里通过对上争取和自行筹措,完成“户户通”道路硬化1.1万平方米,解决了村东侧一段人称“鬼见愁”的道路问题,柏峰把这段道路列为重点路段集中攻坚,每天盯靠在现场,整修路基、铺设排污管道、硬化水泥路面,保证了施工质量。现在老百姓从这里经过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直夸“柏书记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和支持更高了。

    柏峰上任后烧的这“三把火”,烧热了村里的人心、烧旺了干事的决心、烧红了发展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畏难谋发展一步一履开新篇

    “越是艰险越向前”。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柏峰最欣赏军人的“亮剑”精神,面对困难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打破僵局找出路。新班子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集体经济薄弱,连维持村级正常运转都难以做到,更别提发展民生事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当务之急,为此柏峰没少动脑筋,但一时难以找到好的产业项目。有一次在市里听乡村振兴报告会时,柏峰听着听着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打开村里发展局面的好办法。回村后,他马上召开了村“两委”会,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以村集体的名义从村民手中承包土地发展种植,村“两委”干部进行管理,收入归集体所有。经过分析,大家觉得本村挨着高家圈蔬菜产业基地,发展种植是符合实际的一个好办法,于是柏峰拍板决定,先承包10亩土地种植土豆。

    用心经营抓管理。2018年底,村集体以660/亩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承包了10亩土地,2019年初种上了土豆,村“两委”干部轮流精心管理,柏峰还多次带着大家到高家圈村去“取经”,解决种植当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和技术难题,当年土豆获得了大丰收,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余元。今年,柏峰他们种植的土豆再次获得丰收,土豆收获后又种上了玉米,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余元,打开了发展新局面。

    多元发展谋出路。近两年,闫家沟村紧跟“山楂小镇”建设步伐,抓住有利契机,发动村民种植“甜红子”山楂200余亩,另外还发展蜜桃种植50余亩,建设蔬菜大棚10多个,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现在,柏峰又将目光瞄向了更远的地方,谋划着党支部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吸收村民入社,加快产业发展;建设810个蔬菜大棚,种植土豆、黄瓜等有机蔬菜和草莓、甜瓜等新鲜水果,做活休闲采摘,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利用村里的农业种植优势,将花生秧、玉米杆等变废为宝发展畜禽养殖项目;整治村里的小水库,发展生态养殖和休闲垂钓等。

    随着这些产业规划项目的逐步实施,闫家沟村的未来可期,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不忘本系民生生活琐事显初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柏峰多年来的工作信条,村里的大事小情,从婚丧嫁娶到邻里纠纷,只要村民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他总是尽心尽力帮忙解决。

    搭建平台办成事。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多方支持和帮助,柏峰上任后组建了闫家沟村在外人员微信群,加强日常沟通交流,邀请他们常回家看看,参与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一位常年在北京从事房地产工作的村民,回村时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深有感触,每年年底出资为村里50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面粉等生活用品;还有几位常年在外经商的村民,利用积累的人脉关系,主动为村里的土豆、蜜桃等产品联系销路,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发展。

    贴心助老办实事。村里有几位70多岁的老人,年龄大且身患残疾,理发成了个大难题。柏峰了解情况后,到市区花70块钱买了全套的理发工具,主动上门为老人理发。柏峰除了上门为刘道和老人理发外,还经常为老人清理家中卫生、更换被褥衣物,老人逢人便说:“柏书记真是个好书记,从来不嫌俺脏,对俺比对自己的亲爹亲娘还亲。”柏峰经常在开党员群众会时说,谁家遇到困难都可以给我打电话,保证随叫随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柏峰在电动车里放了一套工具箱,里面有钳子、螺丝刀、扳手等各种工具,谁家有困难打电话来,他直接骑车就去了,第一时间为村民解决困难。

    化解矛盾办好事。今年夏天,村里一户刘姓村民屋后种的树因为刮风倒在了邻居家的院墙上,两家因此产生了纠纷,甚至要闹上法庭。柏峰主动上门为两家调解,他先到刘姓村民家中做工作,动员其尽快把倒伏的大树砍伐运走,避免发生危险,又到邻居家做工作,让其放弃高额的赔偿,经过反复苦口婆心地沟通,两家终于都说通了,柏峰又把两家叫到一块,为他们做了和解,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传承“军人精神”,不改“军人本色”、牢记“军人初心”,相信在这位“军人书记”的带领下,闫家沟村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乡村振兴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