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浅谈基于“场所依恋”视角下的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云南农业大学 解思语 韩玥琳 点击数:745 更新时间: 2019-05-20 来源:《中国村庄》
 
 

——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

    从全国范围看,“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央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提出的重大乡村发展战略,既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201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对于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保持和塑造村镇特色,不可盲目照搬城市的发展模式;保护其区域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让当地的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传统村落的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村落的改造不应该只停留在表象。如何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精神如何延续,如何使居民产生文化自信,树立地方身份,将是我们今后建设的重点方向。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云南省县域面积第二大县,是连接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三州市的交通枢纽。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以拉祜族为主体的拉祜族自治县,是拉祜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拉祜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拉祜文化。这里保存着最为完好的拉祜风情,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本文将探讨场所依恋视角指导下的传统村落的建设,就如何建成更富有民族特色风情的澜沧县展开讨论。

    “场所依恋”的概述和类型

    场所依恋是人与场所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联结,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三种成分。场所依恋三维框架结构理论采用一个包括人、心理过程、场所三个维度的框架阐述场所依恋的本质。场所依恋就是指个人与特定场所所产生的正向情感关系。包括个人在场所发展社会网络的情感连接以及个人对场所的长期感受。

    场所依恋类型由人与土地的六种象征联系组成,即家谱、损失、经济学、宇宙学、朝圣和叙事,这些不同的类别和过程,都不是名义上的类别,它们是一系列“多维空间中的维度”。前三种场所依恋强调人与土地的家庭,社会,经济和政治联系。后三种类型强调意识形态,即宗教,道德和神话,在文化方面的场所依恋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质和意识形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无论是文化拥有者(即当地村民)还是文化欣赏者(即外来参观者),让他们产生场所依恋,实际上也就是树立人们的文化自信。只有当文化的拥有者真正认识到了其文化的价值,才有可能对古村落文化遗产做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否则外在的推力是难以发挥作用的。而要树立乡民的文化自信,是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

    云南澜沧县传统村落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还有很大的欠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了民族传统的消亡,民族认同的丧失和民俗文化的断层。另一方面,居民内部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与分层,一些传统民族居民的认识程度不高,缺少相应的场所依恋和文化自信。在进行云南澜沧县传统村落的改造的进程中,文化拥有者由场所依恋产生文化自信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云南澜沧县传统村落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对少数民族居民场所的情感联系给予足够重视;

    群众参与程度低,缺乏科学机制;

    规划模式单一,雷同,没有突出当地特色。

    “场所依恋”视角下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可持续发展战略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依恋对于人们对于传统村落产生的文化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我们针对场所依恋视角下的维度提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家谱”——体现地方特色增强文化自信

    家谱是通过家族(家庭)或亲属关系的一种场所依恋,是对家族(家庭)所在地或社区的历史认同来联系人与土地的一种亲缘关系。这种场所依恋通常发生在传统的村落或社区。澜沧县内各民族和睦相处,包容各民族文化。澜沧的7个特色村寨都是当地的重要景点资源,具备了开发的良好条件。要保护和发展这些优良的文化资源,要树立地方身份,建立文化自信;只有当文化的拥有者(即当地人)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的传统文化价值, 才有可能对他们的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保护制度和保护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氛围,“上行下效”,逐渐改变当地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树立地方身份。从而让当地人对于自己一直以来生活的区域范围产生极大的依恋感,由心而发的和规划者,政府部门一同保护自己当地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二)“朝圣”—挖掘原生态文化合理规划

    去一个地方朝圣,以及参加诸如游行或节日之类的庆祝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场所依恋,因为该场所的经历强烈而短暂,受该场所(地区)的观念和精神影响等等。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拉祜文化,每年公历的48日、9日、10日是拉祜族的特色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澜沧是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富集区,立体化民族分布特点突出,主体民族性和民族多样性兼容,内容丰富,构成了一幅民族文化画卷。 对于区域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和规划设计的研究工作中,要明确分类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必须抛弃的,哪些是通过改进后可以利用的,发掘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明确清晰地指明少数民族的村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及它的价值,合理规划,同时增加当地人和外来参观者对于这个地方的依恋。

    (三)“叙事”——注重文化开发发展文化产业

    在一些文化中,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中可以学到的道德教训是通过与其他文化中的风景相联系的道德故事来教导的。叙事,即讲故事,通常是起源神话,但也有家族史和政治帐户,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场所依恋,因为人们与土地的联系是通过故事的载体,并通过地点命名和语言来识别的。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这种叙事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涵盖了澜沧地区诸多的传统活动的内容。作为规划者应该贯彻“乡村振兴”中以民为本的理念,根据澜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保护制度和保护规划,因地制宜。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将这些特有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转化为文化产品。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变乡民观念的物质保障。只有当地的文化景观,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相链接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增强文化持有者(当地人)和文化参观者(外来投资者或观光者)的场所依恋情结,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