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第四届全国“村长”论坛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4034 更新时间: 2009-08-15 来源:村促会
 
 

主题: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寿光是中国著名的蔬菜之乡,是中国蔬菜产业接轨世界的桥梁,也是创造了全国农业奇迹的地方。“蔬菜兴寿光,一业兴百业旺”。在这里举行的“村长”论坛,更贴近农村和农民。
◇ 时 间:200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
◇ 地 点:山东省寿光市
◇ 承 办: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
◇ 亮 点:诞生第一位“功勋村官”
  【论坛概况】
  金秋季节,在“蔬菜之乡”寿光举行了第四届全国“村长”论坛。300多名代表,从10月30日至11月1日围绕当好“村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30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副会长骆友生主持。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王郁昭就“关心基层干部,爱护基层干部”问题,进行了发言。寿光市副市长马金涛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题,作了专题发言。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在题为《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的报告中,向代表们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论坛会议上作专题发言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胡恒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中央党校教授冯秋婷。
  论坛分别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基层”、“绿色蔬菜产业链探讨”、“全国知名村官对话”等专题进行了研讨。30多位“村长”在研讨中发了言。
  论坛会上,交流了三元朱村书记王乐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交流了江苏华西村新老两代书记吴仁宝和吴协恩、辽宁大梨树村书记毛凤美、河南耿庄村书记耿瑞先、北京韩村河书记田秀娥、云南福保村书记杨明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在听取了王乐义同志的事迹报告后,论坛作出了“关于向王乐义同志学习的决定”,并聘请王乐义同志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首席专家。为学习、宣传、表彰吴仁宝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推出吴仁宝同志为中国功勋“村官”。
在1日下午举行的论坛闭幕会上,上届论坛举办地昆明市官渡区与本届论坛举办地寿光市结为友好城市。
  
   【报告摘选】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 山东省寿光市副市长 马金涛

   寿光市是全国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从寿光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市呈现出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和城市全面繁荣的良好局面。连续七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寿光是一个农业大市,从现阶段的实践看,农业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的渠道。多年来,我们立足农业较好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根据我市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南部集中发展蔬菜坚持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三菜”并举,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芹菜和3000多亩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年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成为我市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中部集中发展优质粮食,推广小麦、玉米优良品种和高产种植模式,先后建成了“吨粮市”、“双千市”、“小麦千斤市”,实现了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持续、同步增长;北部沿海重点实施以冬枣种植、海淡水养殖、盐田改造、生态防护林建设等为重点的“五个十万亩”综合开发。我们还组织市乡两级和有关部门及时帮助群众搞好土地调整,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全市培植起了蔬菜、粮食、果品、水产、畜牧五大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二)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健全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网络,建设了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场,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组建了150多家农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广泛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为搞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以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为重点,吸引世界知名种业公司在我市建立了6处苹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先后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三)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面推行蔬菜化生产措施,落实了无公害蔬菜基地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包装标识销售等管理制度,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畜牧等标准质量体系和考核奖惩办法,使农产品的生产环境过程、加工和流通等环节都“有章有法”。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打造知名蔬菜品牌,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了蔬菜、畜牧两套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我们还定期对进入超市的蔬菜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坚决不准进入市场。同时,搞好农资市场整顿。在中南部蔬菜产区禁销剧毒农药,在北部棉区实行定点定向销售。建成了140多家农资连锁店,实行统一配送经营、严把生资质量。
  为做大做强寿光蔬菜品牌,从2000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蔬菜博览会,博览会已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今年的菜博会,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30个省市区的71.6万人到会参观,其中农民占到80%以上,参展品种1000多个,签约各类贸易额31亿元,招商引资额52亿元。蔬菜博览会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菜博会还带动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寿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坚持统筹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近几年,我们突破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做法,确立了农业与工业相协调、产业与市场相协调、农村与城市相协调的统筹发展思路,延长了产业化链条,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一是农业与工业相协调,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既是农业,又是工业;既能强市,又能富民;能增加税收又能扩大就业。工作中,我们坚持围绕农业,大办工业,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按照推进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推行了“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合同、订单种养,有8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我们还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坚持抓招商、抓投入、抓骨干企业、抓重点项目、抓民营经济五措并举。今年1-9月份,全市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5.7亿元,来自工业的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以上。
  二是产业与市场相协调,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围绕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发展市场,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先后投资3亿元对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扩(改)建,新建了农产品电子拍卖大厅、物流配送中心,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去年,组建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建立了从生产基地到批发市场,从配送中心到连锁超市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链条。在乡镇建设了“十大苹果专业市场”、“140家农资超市”,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搞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了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动。
  三是农村与城市相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离不开城市的带动作用。近几年,我们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不断增加投入,突出市区和中心镇建设,构筑起了点面结合、梯度辐射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近年来,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安排财政支出盘子时,都把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着力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新品种引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流通设施等建设,三年来,市乡财政以直接投资、贴息、奖励等形式投入农业资金达1.1亿元,改善了农民增收的条件。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先后投入9.3亿元,重点加强水利、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及环保设施建设。农田轮灌周期缩短为7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动力达到110万千瓦,农机化水平提高到80%。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等级柏油路;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达到30万部。同时,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投资1亿元,连续三年对弥河进行治理改造,修建拦河闸4座和1座橡胶坝,拦蓄能力达到2000多万方,涵养了水源,提高了地下水位,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坚持把每年新增的社会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并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对教育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教育经费、教师和市乡干部工资由市财政足额统一发放;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9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40多万农民入保,入保面达到50%以上,已有4万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四是加大农民减负力度。认真执行各项减负政策,全面取消了“两工”和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减负8000万元,落实粮食直补900万元,农民人均减负100元,明年全部取消农业税。目前全市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近年来,虽然我市在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对照先进找差距,针对问题定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代表感言】
              
        
选好产业 抓紧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摘要)
                 
                  □ 中共赫章县委书记 范元平
  
   非常感谢中国村社发展促进进会及本次论坛组委会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村长”论坛是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全国性的高规格的盛会,它自巴南而江宁至官渡到寿光,始终以一种生动的、蓬勃的、充盈着生命力的力量吸引着全国优秀的村官。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村官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这里相聚,目的就是共商农村发展大计探讨和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中蕴含的财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产业链条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带动作用。参加历届全国“村长”论坛的,不仅有发达地区的富裕村、发达地区的企业集团,而且还有来自西部贫困山区的贫困村(如我们赫章县中心村),这对于加强东、中、西部合作,推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天的学习与交流,在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中,我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贫困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好的机制,必须要有一种好的模式,必须要有一批好的产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村官”强则村强民富,“村官”好则村社发展好,“村官”是农村真正的主流人物,是中国农村的脊梁。
  三天的交流和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对我们的启发和引导的意义却是长远的。它使我们在今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信心会更足,干劲会更大,路子会更宽,办法会更多。
  
   【媒体看论坛】
     
               
300“村官”聚首寿光话致富

   10月30日,第四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山东寿光举行。来自全国300个村庄的“村官”代表聚首寿光,共商富民之道。代表中有吴仁宝、王乐义等“村官明星”,也有来自欠发达地区村庄的支书、村主任。会场里,西装革履、老款皮夹克和深蓝色旧中山装“交相辉映”,天南地北口音交错,但主题却是一个: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正像东道主——全国人大代表、寿光市三元朱村村支书王乐义所说:“我们是当村官的,所干的事儿一样,都是带领群众致富,在一起有共同语言。”
  地处老少边穷的村庄、沿海发达地区的村庄、“城中村”、“城郊村”,不同环境在发展中遇到不同问题,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交朋友、结友谊、阔视野,同感收获颇丰。全国“村长”论坛,不但是“村官”们相互之间一个说话、交流的平台,也是与著名学者、专家们直接对话的平台,论坛吸引了一批中国“三农”问题的专家。正因为此,全国“村长”论坛一届比一届更具人气。大家抢着“做东”,第四届刚开,山西晋中大寨村又向全国的“村官”们发出第五届论坛的邀请。
  目前,我国有“村官”几百万个,虽然他们在中国“官员”序列中排不上号,但在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方面却是一支生力军。
                              (原载:《农民日报》 2004年11月1日 记者冯雷)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