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瓦豪河谷:多瑙河畔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点击数:695 更新时间: 2018-08-22 来源:《中国村庄》
 
 

    瓦豪(Wachau)是多瑙河流域的一段河谷地带,在奥地利境内,位于下奥地利州的梅尔克(Melk)和克雷姆斯(Krems)之间,全长约30公里。这里有着悠久的葡萄酒种植历史,随处可见成片的葡萄园和传承百年的家族酿酒产业,保存完整的中世纪小镇以及教堂、修道院和古堡。多瑙河的水,静静地流淌,日出又日落,这里的生活日复一日,却不显单调和浮躁。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积淀、世界文化遗产集群等等,其中任何一项都能成为来瓦豪一走的理由。如果说瓦豪河谷是一条项链,那么其间的小镇就是点缀在多瑙河上的珍珠,乘船经过瓦豪,弃船上岸,任何一个小镇都值得驻步流连,其中以克雷姆斯、杜恩斯坦(Duernstein)、施皮茨(Sptiz)、梅尔克为甚。

    克雷姆斯 从贸易到教育的转型

    710日早上,瓦豪河谷考察团一行从维也纳出发,驱车前往瓦豪河谷。当日,天空湛蓝,周边绿意深深,越接近瓦豪,树木越是茂盛。多瑙河流经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河流两岸都修建了平整的道路,偶尔会有一座桥,连通左右两岸。多瑙河瓦豪地区两岸的小镇,有特色的多在左岸,右岸比较出名的是梅尔克。

    我们到达的首站是位于河流下游的克雷姆斯市,这是瓦豪地区人口最多的市镇。据了解,瓦豪地区挨着多瑙河居住的人口有5万,仅克雷姆斯就有2.4万人。克雷姆斯位于多瑙河的左岸,在下车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广场,从广场上的展示牌上可以遍览该地区的文化遗产和景观,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为这个小镇增添了文化的气息。岸边的多瑙河上停留着两艘观光游轮,据说,从阿姆斯特丹沿着多瑙河到布达佩斯观光,瓦豪是必经之路。岸边的店里坐满了人,他们或品着一杯咖啡,或戳口葡萄酒,欣赏着多瑙河的风光,悠闲地消磨时光。

    克雷姆斯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小镇,这座小镇因多瑙河的河运贸易而兴,有了贸易所以产生了城市。由于多瑙河常年泛滥,所以最早的克雷姆斯是从一座小山丘开始的。随着河运的衰落,铁路运输的兴起,克雷姆斯这座小镇渐渐地从贸易向旅游、文化与教育等转型。

    在当地导游Monica的陪同下,笔者一行参观了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学(Danube University Krems)。正值暑假,校园里看不到多少人,这里有医药、工程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生1万余人,是一所继续教育大学,它的课程专门针对专业人士的需求,是欧洲继续教育课程的领先提供者之一。这里有一所以血型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名字命名的大学,每年招生人数有限,且学费很高。在谈到这个时,我们同行的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院长张悟纲感慨地说:“学校不大,但是出人才啊!”据说,这里与成都大学有合作往来,在国内合作学校获得的文凭,回到奥地利仍具备同等效力。学校的教学楼是由原来的烟草厂改造的,这也是这个城市产业转型的一个代表。

    不可思议的是,在学校的旁边是一座容纳了800多人的监狱,这所监狱关押的多是判刑25年以上的重刑犯,犯人平时通过做工赚取生活费,其工资一部供现在使用,另一部分要存储起来为出狱后做准备。Monica特意强调,让犯人做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赚钱,而是在刻意培养犯人的生活技能,使之出狱后能自我谋生。

    随后,我们参观了克雷姆斯的城市。施泰纳门是多瑙河畔克雷姆斯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480年,是中世纪四大石门之一,是克雷姆斯城的象征。我们从这个门进入,通往这座城镇迷人的老城区。老城区整体规划很合理,街道排水设计很独特,马蹄石铺就的宽阔街道是两边高中间低,中间修建了排水管道,这样的设计即顺应了地形地貌,又有对称之美。老建筑风格以暖色调为主,家家户户窗边的园艺景观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在市政厅的西面有一座别致的葡萄酒博物馆,是由原来的修道院改建的,这里的展品叙述出瓦豪地区葡萄酒酿造史。山西皇城村的赵台柱书记在参观后说,这里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很认真,就连扫马路的清洁工都很敬业,扫地动作一板一眼,仿佛扫地就是他的人生大事业。

    克雷姆斯很大,各种商业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但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沿着主街道参观。离开克雷姆斯后,仍觉意犹未尽,这座城市有长长的故事,丰富的文化积淀,不能去一一聆听,还是让人深感遗憾。

    杜恩斯坦 小而精的文化古镇

    从克雷姆斯出来,沿着多瑙河往上游走,第一个小镇就是杜恩斯坦,它和克雷姆斯一样,位于多瑙河的左岸。在德语中,stein就是石头的意思,所以杜恩斯坦(Durnstein)也就是石头山上建起来的小镇。

    刚下车,在去往杜恩斯坦镇政府办公楼的路上就遭遇了一场大雨。雨来得快,下得急,打得同行的人措手不及。反观小镇里的孩子,她们反而很悠闲,对说来就来的雨显得很淡定。镇政府的办公室在一座类似古城堡的石头房子里,瓦豪河谷考察团在这座老房子里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座谈交流。

    据杜恩斯坦镇镇长Knoll先生介绍,瓦豪一带主要有三大经济产业:葡萄酒、水果和旅游。由于瓦豪地区无工厂,这里还保留了锁匠、木工等传统职业。杜恩斯坦小镇属于克雷姆斯市,镇长的主要事务是集中在行政方面,如保障民生、基础设施管理等,至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方面则有专业的协会和政府部门。

    Knoll先生是位专业酿酒师,也是文化与自然风光保护协会的主席。上世纪70年代,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准备建工厂,这一决定引起了村民的集体反抗,为了保护生活环境,抵制建工厂,这里的人成立了文化与自然风光保护协会,旨在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此外奥地利还有专门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的组织,这个组织不单单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而建立,更多的是承担着保护整个奥地利环境的职能。生态环境观念在这里根深蒂固,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表现在她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亲近自然,又在保护自然。小镇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家庭园艺师,他们把庭院外的墙体景观装饰得犹如花园,让观者赞不绝口。

    村民生活安稳悠闲,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随着瓦豪口碑的传播,杜恩斯坦的游客在不断增加,小镇和居民的环境维护费用则相应的提高,但旅游业的发展却不能惠及小镇和镇上居民。来小镇旅游的游客多是观光游轮,因此,旅游业带来的大部分收益归轮船公司和政府税收,对小镇反而无大裨益。这让小镇上的居民很烦恼,有的居民认为游客打扰了他们安静的生活,正考虑着搬到别的地方生活。

    Knoll先生坦诚地说,杜恩斯坦的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这里地理位置独特,挨着多瑙河,是以前贸易运输的必经地;在文化方面,有传承百年的教堂和修道院;这里还是很好的教育基地,老师经常带着孩子,一边爬山,一边讲述历史。因此,小镇吸引了很多游客,年近百万的客流量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量。

    最后,双方互赠礼品并合影留念。

    会后,镇长的女儿带着参观了这个小镇。杜恩斯坦规模不大,但设施齐全。小镇依山而建,蓝色的教堂在整个建筑中特别显眼,这座教堂建于300年前。蓝色是天堂颜色的代表,看到教堂,人们就能看到天堂的样子。在蓝色教堂的旁边也有黄色和灰色的建筑,它们代表了人间的样子,表达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在小镇广场的中间立着一根柱子,据说,以前镇里居民犯错了,就要被绑在柱子上。广场的一侧有一座红顶蓝白墙的房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房子的门楼上是画着一幅画,画中有两个大人在谈弹奏乐器,孩子们在跳舞。这是小镇上一个音乐家的房子,画中描述的就是音乐家一家的生活场景。

    在往上走几分钟,就来到小镇的最高处。这里还依稀能看到古时候的旧城墙,站在墙边,可以俯瞰多瑙河以及对面的小镇。杜恩斯坦的山上还有废弃的古堡,据说那里就是关押狮心王查理一世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回程中,狮心王查理一世途径此地,被囚禁于杜恩斯坦的一个城堡。他的歌唱家朋友锲而不舍地找到了他,英国给了奥地利两座城池,才把狮心王赎回家。镇长女儿介绍说,这个传说可能部分属实。但不妨碍人们追寻这个美丽的故事,来此一游。

    梅尔克修道院 巴洛克艺术的盛宴

    梅尔克位于多瑙河上游,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梅尔克的最大亮点就是梅尔克的修道院。有一种说法是,奥地利的历史是从梅尔克开始的。梅尔克修道院原为巴奔堡家族所有,巴本堡家族搬到维也纳后,就把城堡捐赠给了修道院。梅尔克修道院是一家建在山上的本笃会修道院,这里的修士是信奉耶稣的,不属于任何教会。修道院是独立于教会的,一些少数坚定地献身宗教的基督徒,离开社会到荒凉地带开荒,过着隐士生活,他们的行为唤起了更多教士约守贫穷和奉献,聆听耶稣基督的教诲。修士的日常工作有三:劳动、学习和祈祷。他们自己开荒、种植,酿酒维生,自给自足。

    梅尔克修道院的规模很大,是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站在这座金碧辉煌的修道院内,可以俯瞰整个小镇和多瑙河。修道院因得到了奥地利统治者哈布斯堡皇族的资助,也成为奥地利皇家的夏宫。

    梅尔克修道院主要由修道院(现为博物馆)、图书馆和教堂组成。修道院博物馆拥有11间与宗教相关的展示厅,展示着历史文物、院藏宝贝。在展厅的走廊,可以看到女皇玛丽亚·特丽莎的画像。她一生生了十几个孩子,熟练运用婚姻外交,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祖母”。传闻,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很喜欢梅尔克,在初次看到梅尔克的时候,她就对之前没来过梅尔克表示遗憾。在修道院内的展厅,还保存有皇室赠送的收藏品。进入修道院内的教堂,高大的穹顶、富丽堂皇的装饰,美轮美奂,人置身其中,能深切感到自身的渺小。图书馆收藏有9万多册中世纪的手稿,它是梅尔克修道院的精华所在,都是无价之宝。图书馆外是著名的螺旋梯,因在楼梯底部装有面镜子,所以从上往下看,旋转的楼梯仿佛转到地心,令人目眩。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