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加快消除城乡差异的步伐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党支部书记 吴恩福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党支部书记 吴恩福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又到金秋时节,又到全国村官相聚之际,我谨代表上海九星村向第八届“村长”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中国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2008年,又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正是最初发生在农村的改革,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我们又必须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尽管三十年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农民的生活也逐步摆脱了贫穷,基本满足了温饱,并大多走向了小康。然而,城乡差距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根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了3.33∶1,绝对差距达到了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下面,我想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我是从1994年开始担任九星村党支部书记的,当时还兼任了村委会主任。
  九星村位于上海市西南角,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部的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九星村曾经面临过严峻的考验,这场考验简直可以用生死存亡来形容。当时,村里负债累累,负债额高达84.7%,村级集体经济到了行将破产的边缘,甚至出现了两年半时间报不出医药费和部分村民23个月领不到退休金的情况。
  我们新班子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分析村情,重新寻找发展定位。我们认识到由于“剪刀差”造成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传统种植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收成不错,收入也少得可怜,村民若是继续靠种地谋生,就只能充饥,难以温饱。如果继续办工业,自己干,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搞中外合资,很可能因融资担保等问题背负债务,存在着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因此,这两项农村常见的发展思路,都不可能让九星走出困境。
  当时,我们面前还摆着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引进开发商,把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去,这样村里就可以一下子获得一大笔收入,村民们也能分到一点钱。但问题是这种做法只不过是一锤子买卖,富的是开发商,农民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甚至从此彻底失去土地这项农民唯一可能拥有的资源。
  其实,这种现象也不单是九星村所独有。这些年,凡是大中型城市近郊的村,都面临着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所能使用的生产资料所剩无几,城郊结合部地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
我们村原有土地5009亩,历经二十年中八次大征地,最后剩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只有1307亩。大家都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了土地,  对农民来说实际上就是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应该说,我们是比较早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开始自觉的把土地当成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资本,倍加珍惜,科学利用,走出了一条通过土地的大幅度增值带动村级经济跨越式增长的道路。


  土地作为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作为资本,却是可以不断增值的。而要以土地增值来实现农民的增收,就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让农民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支配集体土地的使用。
  大家都知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好农民问题,就必然绕不开土地。
  人多地少,这是中国特定的国情。这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比如取消农业税,对农民种粮进行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保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也已经付诸实施。那么,为什么农民的增收还这么难、城乡差距为什么还是难以消除?
  这里的关键还是人多地少。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亿多农民,3亿多农业劳动力,可见依赖土地吃饭的人口太多,而事实上造成农民收入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均可占用的土地太少。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赢利能力也比较弱,除非能大幅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否则城乡收入的差距是填补不起来的。
  但这显然不现实。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转移农业劳动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而减少农民只有靠城市化,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不以种地为生,而能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共享发展的成果,共同创造经济社会新的进步。
  而对九星这样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村来说,无疑也是最先面临了城市化的机遇和挑战。从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我们始终抓住发展不放松,抓住改善民生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年年争取跨上新台阶,使集体经济的积累、村民的收入和对国家的税收贡献,都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增长。
  2007年,九星村实现可支配收入52768万元,利润21893万元,经济效益保持了连续十三年高位增长的势头,并且连续五年在上海市郊特色亿元村中排名第一。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现在不仅全村人人有工作,还让600多名早年征地出去、然后下岗在家的失地原住民回到村里实现了重新就业。2007年,我村的劳均收入达到了40000元。
  而集体经济的大发展,还让村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这些年,村里用于村民福利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大幅度增加,仅2007年一年,各项福利开支加起来有1321万元之多。
  还有税收一项,1998年九星村上缴国家的税收是1145万元,到2007年则是11190万元,增幅接近十倍。


  不可否认的是,九星村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城市化。城市化带动了社会对服务业的旺盛需求,这显然就为九星村转变产业结构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少,农民掌握的文化技能普遍不高,如果要实施产业结构的转型,搞大投入缺少资金,搞高科技也不现实,而相比之下发展服务业,则因其具有初始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成长性又较好较快的特点,更切合农村、特别是城市化地区农村的实际。从1994年起,我们逐步推出一、二产业,开始腾笼换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到1998年九星市场正式挂牌成立,我们用比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蜕变。
  这一蜕变,曾经引起过不少人的担忧和争议。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毕竟是一群双手握惯锄头、没有丝毫商业经验的农民,周边又没有成熟的商业环境,在当年办市场简直象是天方夜谭。然而,也正是当年村民盼望致富的急迫心情、外部环境对九星生存提出的厌倦挑战,都不允许我们消极等待,而要求我们开拓进取,不允许我们墨守成规,而要求我们创新突破,所以我们紧紧抓住上海市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地处近郊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和周边新建住宅集中、大量人口导入的区位优势,自己来创造发展的条件,硬是在一个原本在人们看来不适合搞商业的地方,打造出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大市场,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小农作业到融入城市社会大分工的跨越。
  在实施这一跨越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盲目的追求一步到位,也没有一味地贪大求快,因为我们深知村级经济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却又关系着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不容丝毫的闪失,所以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谨慎,努力把握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低成本投入、滚动式开发的原则,快中求稳,稳中求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积累,并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市场布局,改造市场业态,完善市场功能,从而在土地的资源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使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今天在九星村每平方米非农建设用地的收益,已经超过了过去农用地一亩的收益,实现了从资源只能单次利用、一次见效到可以反复优化、持续增效的提升。


  从蜕变、到跨越、再到提升,我们在这十多年里不仅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使经济增长的质量

  2006年10月,国家统计局曾发布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尤其突出。其中,从收入一项看,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只有966元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农民工占了被调查农民工的19.67%。
  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中国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艰苦奋斗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一切权利保留 COPYRIGHT 2003-2006
电话:010-66115942 传真:010-66110713 E-mail:yz@village.net.cn
京ICP备030057